2021-03-10 16:42:15127 阅读
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聊:女性的秘密。
你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吗?
也许,我们已经对自己的身体足够关心。
但有一个地方,总是习惯性就被忽略,仿佛提到它都是一种禁忌。
“乳房”。
女性的身体是什么样的?又应该是什么样的?
比起不同体态的美,我们更常接触到的,却是”身材羞辱“。
胸太平了,像个男人,胸太大了,跑步很难看;
长相不够好看,连化妆都是“无效化妆”;
太胖了,胖的人都是不自律的......
甚至有人感叹:“我青春期最深的自卑,来自于自己的身体。”
作为女性,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,面对身材焦虑?
纪录片《寻找乳房》,给出了一种探索的态度。
30名不同年龄的女人,对着镜头分享了这些难以启齿的秘密。
在她们的青春期,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同样的羞耻时刻。
其中有一个女生说,刚刚发育的时候,还大大咧咧地穿着背心,结果听见旁边的人在低声议论。
“应该把这些东西都罩住啊。”
她突然觉得很羞耻。
另一个人提到,从小妈妈就会一直向她强调,什么才是“正常”的身材:胸部不要太小,那样婚姻会不顺的。
但是胸部发育得早,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。因为这意味着“异样”。
“班上会有很多人说,金刚芭比啊、弹力女超人。”
“肥猪,肥婆,胖子的标签很容易就贴在我身上。”
周围同学的打量和不怀好意的讨论,让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女生,早早习惯弯腰驼背,隐藏自己的身体。
如果是喜欢运动的女生,就更会感到烦恼。
跑步的时候会一直晃,但是束得太紧,训练完之后又会很痛。
久而久之,乳房好像成为了一种,连女性自己都羞于启齿的东西。
不止乳房,还有月经,卵巢,性......
各种有关妇科的东西,羞辱总是比科普来得更快。
甚至,妈妈们,都很少主动提起这件事。
以至于,它们成为了“消失的存在”。
镜头前的女生说,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可是妈妈也没跟她解释,出去买了卫生巾扔给她就算了。
直到读到高中才发现,卫生巾两边的翅膀是这样贴上去的,她之前一直都用错了。
而另一个女人回忆起,她第一次来月经时,还以为自己得了大病。
后来,在生理课上,老师提问谁已经来了月经,没有一个人敢举手。
“那太丢脸了。”
这些羞耻的感觉,都是从成长的过程中,从别人的反馈里习得的。
去买卫生巾的时候,售货员的眼神比你还要小心翼翼,瞬间拿出一个漆黑的塑料袋,包得严严实实交给你;
上学的时候,女同学们都会用各种代称来说避免把“卫生巾”三个字说出口,上厕所时从自己包里拿出来的时候,心虚得像是在偷东西。
和女性身体有关的一切知识,在大多数情况里,都要靠女孩自己摸索。
我们没有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,而是在“窃窃私语”,“审视的目光”之下,学会了用他人的评价来代替自我感受。
于是,对于很多女生来说,最后的结论是:“我不喜欢我的身体。”
家庭、学校里缺失的性教育,没有教会我们应该怎样接纳和理解自己的身体。
“我不喜欢我的身体,更不知道怎样与身体相处。”
这是很多女性从青春期开始产生的疑惑,甚至一直到成年,也没有找到答案。
与其说,这是在探讨身材,不如说是在一个接纳自己身体,认同自己存在的过程。
心理学家Paul Schilder 曾经提出过一个词:体像。
体像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审美和看法。
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不符合社会期待和自我期望时,就会产生身材焦虑。
老实说,当身材符合主流标准的时候,生活看上去会轻松很多,至少,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去”抵抗“他人的身材凝视。
但这种焦虑,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。
最直接的影响,就是想要掩藏,改变自己,而且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符合他人眼中的“好”。
首先,是无法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。
综艺节目《你怎么这么好看》访问了3000名女性,其中89%的人,都认为自己不够好看。
90%的女性认为,外貌和穿着对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影响。
学者Vivian Diller认为,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评价,基于以下三个方面:
由遗传决定的实际长相、自己的身材管理状态、我们对自己的主观感觉。
前两点都很客观,但决定着我们是否焦虑的,是第三点的主观评价,甚至有很多人,评价自己身材样貌时,对标的都是明星。
所以,哪怕体重只有80斤,有些人仍然会觉得自己不够瘦。
甚至,用伤害健康的方法,一味追求更瘦的身材。
其次,是无法理解身体上的变化。
白带的颜色是正常的吗?胸部摸到硬块怕被医生摸怎么办?月经很久不来是子宫出问题了吗?
因为妇科疾病太过难以启齿,并且随之而来的,就是羞辱。
所以,很多女性选择了逃避,或者只敢在网上和有相似难处的姐妹抱团取暖。
“不检点才会得这种病。”
“早就被人家看光了吧。”
“去看妇科,会被别人笑话的,好丢人。”
《脱口秀大会》中,杨笠就分享过,自己得了子宫内膜息肉。
但她也不好意思告诉别人,所以只是含糊地说长东西需要手术。
结果没过几天,所有人都在说她意外怀孕了,孩子他爹都编出来了。
妇科疾病这四个字,伴随着的是猜疑和不理解。
因为这些器官与性有关,所以在大众印象里,妇科病就是性病。
但其实,没有性生活,也会得妇科病,正如没有性生活,前列腺也可能出岔子。
这只是身体上的一场小“感冒”,却因为太多恐惧,而耽误了治疗时机。
对身体的焦虑,反映的是我们对“不完美”的厌恶。
而性教育的缺失,让我们更加不敢公开问出内心的疑惑。
只是,当我们成年后,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时,也许可以学着自己探索和研究。
首先,是试着接纳自己的身材。
接纳自己,并不是捂着眼睛说这就好了,自欺欺人,而是了解到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焦虑。
我们总以为,只要能和明星、网红有一样的颜值身材,就能不再焦虑,但在这个过程中,却很少反思我们是为何而焦虑:
是担心不被他人喜爱,是对生活不够安全感,还是不够认同现在的自我?
减肥也没有错,错的,是过度夸大身材带来的影响,并因此长期自我苛责。
实际上,不够“标准”的人生,真的没有那么不堪。
网上有一名大码模特,发起过一个挑战,穿一样的衣服,展示自己的美。
她想说的是,无论胖瘦,都可以自信起来——你也能成为带给别人勇气的那个人。
其次,是别把小毛病不当回事。
对于女性来说,除了普通的身体健康检查,也需要关注妇科相关的症状。
在知乎上,有人分享过自己的确诊经历。
确诊结肠癌前,几乎没有任何肠道症状。
“但如果五年前做过肠镜,这只会是个普通的肠息肉,做了手术三天就能下床。”
关于结肠的症状尚且如此,更别谈乳房和子宫了。
所以,定期体检,留意自己身体的不同变化,其实是很必要的。
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,用水果示范了如何自检。
要区分普通的湿疹,过敏,还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;
如果发生了凹陷,牵拉,包块,硬块,一定不能掉以轻心。
早期自检、筛查,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。
当然,自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,如果认为自己有可能发炎、得病,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,切忌听信偏方。
2020全球癌症数据显示,乳腺癌发病例高达226万,已经取代肺癌,成为最高发的癌症。
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例,死亡约300万例。
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一位,而乳腺癌,是女性第一高发癌症。
而无论大病还是小病,摆在我们面前最直接的,都是经济压力。
尤其是那些,自己本身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人。
所以,未雨绸缪尤为重要,除了学会自检、定期到医院体检以外,也可以配置保险,能让自己多一分安全感。
Copyright©2017 YIGUO 异果心理 京ICP备16064419号